越南調研藥品限價令
越南Domesco醫療進出口股份公司進出口總監Le Phoung18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藥品原材料價格近年來大幅上漲,但是,藥品的漲價必須經過藥品管理局的同意。”他說,一直以來,能得到的批準漲價的藥物就非常少,而4月份的禁令一出臺,藥品公司連申請漲價的機會也沒有了。
當地一些制藥公司稱,原料價格已經漲了五六倍,加之越南盾貶值、貸款利率上升和醫院欠賬,禁令使他們苦不堪言。藥品管理局對此作出回應,暫停了禁令。張國強從本月10日到21日下基層進行調研,實地了解藥品生產企業、銷售商和醫院面臨的困境,并將適當考慮企業的漲價要求。
由于藥品的特殊性,藥品管理局將向政府請求財政支援,幫助制藥企業渡過難關;它同時要求醫療保險機構將部分經費預支給醫院,使它們能及時付清欠款。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越南的藥品價格從2004年年底就開始顯露出上漲的趨勢。
據《西貢解放日報》2004年11月24日報道,當時越南市場上的某些藥品漲幅達20%~50%,其中氯霉素眼藥水的漲幅高達200%。2006年1月,一些藥廠和分銷商在未經政府部門批準的情況下,上調了一些處方藥品的價格,特別是進口藥物。
越南另一官方媒體在2006年2月15日的一篇報道中提到,當時一包商標名為Alaxan的止痛片從5000越南盾漲到77000越南盾。一種當地生產的止瀉藥Becberin也從每瓶900越南盾漲到1300越南盾。
越南中央醫藥公司的副總經理Pham Van Quan當時就指出,一些藥品分銷商為了提高利潤,有意囤積藥品,或者進口很小的數量,造成市場藥品短缺,乘機上抬價格。同時,亦有一些廠商表示漲價是出于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壓力。越南近年發展迅速,產業標準不斷升級。在制藥業推行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加重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越南藥品管理局規定,所有的藥品公司必須將藥品的進口、批發和零售價格在網上公布,并希望這種透明的價格體制能使病人以最好的價格購得藥品。
越南藥品管理局的調研將于本月21日結束,屆時將對下半年的藥品價格重新作出預估。王磊燕 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