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鋼鐵行業運行分析及展望
摘要:國內鋼鐵產能進一步釋放,新增資源繼續快速增長,在國內需求和出口旺盛拉動下,國內鋼鐵市場并未出現預期中的供大于求,相反,市場供需相對偏緊,價格總體呈上漲走勢,行業效益增長良好,增速呈現回落趨勢。行業已經進入高成本時代,產業集中度仍在下降,總能耗仍有所上升。隨著調控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2008年鋼鐵行業增長將適度放緩,價格仍將在高位運行,但行業效益分化將加劇。
一 2007年以來國內鋼鐵行業運行特點
(一)產量繼續快速增長,國際國內需求旺盛
國內鋼鐵產能進一步釋放,產量保持快速增長,2007年1~8月份,粗鋼產量達到3.2億噸,同比增長17.74%,鋼材產量達到3.67億噸,同比增長24.1%。從增速來看,前8月國內鋼鐵產量增長與2006年同期以及全年水平基本相當,但由于基數上升,因此產量增長的絕對量超過2006年同期。2007年,除中國外的世界其他地區鋼產量增長緩慢,1~8月,全球67個產鋼國生產粗鋼86971.9萬噸,扣除中國的鋼產量,其他國家粗鋼產量為54919.4萬噸,同比僅增長2.3%,我國鋼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35%進一步提高到36.8%。
盡管新增資源增長快速,但2007年以來國內鋼鐵市場并未出現預期中的供大于求局面,相反,鋼廠庫存和社會庫存持續維持在低位運行,市場供需相對偏緊,總體呈現出良好的景氣態勢。
從原因來看,主要是國際國內需求形勢較好。一方面2007年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國際鋼鐵需求,特別是亞洲、拉美等一些新興經濟體市場的需求旺盛,拉動國內鋼材出口大幅增長,消化了絕大部分的資源增量,統計顯示,2007年前8月我國出口鋼材4508萬噸,同比增長達到83.9%,出口鋼坯561萬噸,同比增長11%,坯材合計凈出口折算粗鋼4088萬噸,同比增長達135.2%,凈出口量占前8月國內粗鋼總增量4829萬噸的85%,凈出口增量2350萬噸,占前8月粗鋼總增量的近50%。2007年以來我國鋼鐵產量增長的大部分都通過出口流入到國際市場,旺盛的國際需求是拉動國內鋼鐵產量快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另一方面,2007年國內鋼鐵需求也較為旺盛。盡管在持續的宏觀調控以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政策導向下,從2006年開始我國鋼鐵需求已呈現出從前幾年的高速增長過渡到平穩增長的特征,但由于2007年國內經濟加快增長,相應帶動國內鋼鐵需求的加快,上半年我國GDP增長達到11.5%,比2006年同期加快了0.5個百分點,造船、房地產、機械、汽車等主要用鋼行業增長良好,幾大行業產品產量增長都達到或超過20%,對鋼鐵需求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撐。從大致反映國內鋼鐵可供資源的表觀消費量來看,1~8月份,國內市場鋼材表觀消費量為33344萬噸,增長17.5%,落后于下游行業的產量,市場資源供應呈現偏緊態勢。
(二)出口由大幅增長轉向平緩,政策效果逐漸顯現
產能不斷上升、國內外價差拉大以及產品競爭力的逐漸提升,促使我國近年來鋼鐵外貿一直呈現出出口不斷增加,進口不斷減少的趨勢,2006年我國鋼鐵出口首次大于進口,從多年的凈進口國變成凈出口國。2007年,這一趨勢繼續延續,出口繼續大幅增長,進口加速下降,導致凈出口總量不斷攀升。上半年,在國際市場需求強勁拉動及國內外價差的驅動下,鋼鐵產品出口保持強勁態勢,累計出口鋼材3379萬噸,同比增長97.7%,出口鋼坯437萬噸,增長41%;進口鋼材869萬噸,下降7.7%,進口鋼坯14萬噸,下降33.3%。進出口相抵,凈出口鋼材2510萬噸、鋼坯423萬噸,折合鋼相當于出口粗鋼3093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粗鋼凈出口增加1987萬噸,增長高達179.7%。
從6月份開始,我國鋼鐵出口開始回落,6~9月我國鋼材出口量分別為636萬、594萬、538萬、444萬噸,環比持續下降,且下降的速度逐月加快。前8個月累計,鋼材和鋼坯出口同比增幅分別為83.9%和10.7%,比上半年的增幅分別回落了14個百分點和30個百分點。將鋼材和鋼坯的進出口折合成粗鋼計算,9月份我國凈出口鋼353萬噸,環比下降達到21.3%,9月份日均凈出口鋼為11.8萬噸,而4月份的水平是22.4萬噸,在5個月的時間內下降高達47.5%,降幅明顯。
導致下半年我國鋼鐵出口回落的因素較多,包括產量增幅下降、貿易摩擦不斷、國內鋼價上漲后國內外價差的縮小等,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第二季度國家連續四次密集出臺限制鋼鐵產品出口的調控措施。4~6月份,我國相繼推出降低出口退稅率、加征出口關稅、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等“組合拳”,4月15日起,將部分特種鋼材及不銹鋼板、冷軋產品等76個稅號出口退稅率降為5%,另外83個稅號的鋼材取消出口退稅;6月1日起,對部分商品進出口暫定稅率進行調整。目前大部分中國鋼鐵產品出口退稅已基本回歸到零,還有鋼坯等一些鋼鐵產品加征了出口關稅,最高達到15%。
(三)價格總體呈上漲走勢
2007年截止到9月份,國內鋼材價格除了在5~7月間出現一波下跌行情之外,其余月份基本上保持較為強勁的上漲走勢。反映在鋼材價格綜合指數上,前9個月除了6月和7月鋼價指數環比有所下降外,其余大部分月份指數環比都有所上升。與2006年同期比,2007年以來鋼材價格明顯上漲,鋼材價格綜合指數除了在6月份低于上年同期外,其他月份指數都在上年同期之上。截至9月末,國內鋼材價格綜合指數達到115.14點,比2006年末的105.15點上升9.99點。其中,長材價格升幅明顯高于板材。9月末長材價格指數達到113.09點,比2006年末上升21.32點,比2006年同期上升20.73點;9月末板材價格指數為118.04點,比2006年末上升6.91點,比2006年同期上升5.99點,價格漲勢的差異造成國內長材和板材之間的價格差距縮小。
從原因來看,大量出口后國內市場供應偏緊是推動2007年以來鋼材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原因。長材價格升幅較大程度上高于板材,也主要受到各自供求關系變化的影響。2007年以來,長材產量增速回落,而板材產量增長加快,1~8月份我國長材產量14977萬噸,同比增長17.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3個百分點。板材產量增長明顯加快,1~8月份累計產量13861萬噸,同比增長33.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5個百分點。而從需求來看,2007年由于大量出口目的地是亞洲和拉美等一些新興經濟體,這些國家進口的主要是用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長材產品,因此長材出口的增幅明顯高于板材產品,加劇了國內長材資源的緊張。另外,原材料、燃料以及航運價格2007以來大幅上漲,造成鋼鐵生產成本壓力大增,也是支撐國內鋼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四)行業效益增長良好,增速呈現回落趨勢
在產銷增長以及價格上漲條件下,2007年以來國內鋼鐵行業效益增長良好,1~8月份規模以上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1253億元,同比增長58.9%,而2006年同期利潤同比為下降2.58個百分點。從大中型鋼鐵企業來看,利潤增長更為明顯,1~8月鋼協統計的77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1030.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7.53%,已超過2006年全年利潤水平;大中型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為12.28%,比上年同期(11.19%)上升1.09個百分點;銷售收入利潤率8.03%,同比上升1.88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8.70%,同比上升2.1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利潤率、銷售收入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三項指標均保持同比較大上升。利潤增長的同時,虧損企業家數和虧損金額都比上年同期減少,大中型企業中,1~8月份累計有6戶虧損企業,比上年同期減少6戶,虧損面6.25%,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1.30億元,同比下降61.62%。
盡管行業效益增長快速,但增速呈現出逐步回落的趨勢。前5個月,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實際完成利潤總額處于逐月攀升態勢,5月份77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157億元,但5月份以后重點鋼企的利潤逐月下滑,6月份為123.7億元,7月份76家鋼企利潤為116.3億元,到8月份76家大中型鋼企利潤總額只有110億元,利潤縮減趨勢明顯。反映在增速上,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和大中型鋼鐵企業前5月利潤增長分別達到120%和154%,但到8月份增速則急劇回落到58.9%和77.53%,下降了一半。從原因來看,一方面是2006年同期利潤總體前低后高,基數上升;但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2007年以來,鋼鐵行業原材料和航運等成本上漲非常快,加之出口創匯受到了出口稅調整的影響,行業利潤空間逐漸被壓縮。
二 2007年鋼鐵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
(一)成本壓力越來越大,行業進入高成本時代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鋼鐵需求的上升,鋼鐵行業對各類生產要素的需求急劇增加,原材料、燃料以及運輸等價格也隨之大幅上漲。從2007年以來的情況看,這種上漲的態勢仍在進一步加強,鋼鐵行業發展遭遇到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
2007年鋼鐵生產原材料價格全面攀升。從鐵礦石來看,2007年以來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鐵礦石,價格增長都相當迅猛,2006年末,我國華北地區國產66%干基鐵精粉價位在730元/噸左右,而截止到2007年10月12日,同等鐵精粉價格已經上揚到1200元/噸以上,漲幅超過60%。印度63.5%品位礦粉天津車板價在上年末為670元/噸,而到2007年10月10日已經上揚到1280元/噸,上揚91%。從海關進口統計來看,2007年8月份我國進口的全部礦石均價為89.76美元/噸,較2006年12月份的69美元/噸增長30.3%。海運價格大幅攀升,是2007年以來進口鐵礦石到岸價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2007年以來海運費除了在5~6月份有所回調外,其余期間都在上揚,特別是7月份以后,運費持續暴漲。9月10日,巴西圖巴朗至中國北侖的鐵礦石海運費為71.62美元/噸,比年初上漲37.979美元/噸;西澳至中國北侖的海運費為27.58美元/噸,比年初上漲11.81美元/噸,漲幅分別高達112.9%和74.89%。高運費已成為中國鋼鐵業的沉重負擔。
除鐵礦石價格不斷飆升以外,其他原材料價格漲幅也較大。2006年末全國主要產焦區二級冶金焦平均價格為1015元/噸,而截止到10月10日,二級冶金焦均價已經上揚到1318元/噸,上漲近30%。鐵礦石、焦炭等主要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得鋼鐵生產成本顯著上升,統計顯示,上半年鋼鐵企業的煉鋼生鐵制造成本同比上升了8.34%,僅進口鐵礦石一項全行業就增加成本188.94億元,前8個月,我國平均每噸粗鋼生產成本比2006年平均值上升了110美元。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國鋼鐵業進入高成本時代已無可回避:(1)新一輪鐵礦石價格談判將在2007年11月展開,長期合同價格在2005~2007年已漲升逾120%,而目前普遍的預期是新一輪談判后價格將再次上漲15%~25%甚至更高;(2)目前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加之環保要求,使得國內礦產資源的開采成本將不斷提高,今后要廉價獲得礦產資源的機會越來越少;(3)煤焦炭的價格由于政府不斷增加稅收,包括提高資源稅、征收可持續發展基金、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煤礦轉產發展基金等,價格也將保持長期上漲態勢;(4)隨著國家逐步加快推進資源價格體制改革,許多資源性產品成本將會升高,電價、水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提高已是必然;(5)為了防止中國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中央銀行已經連續多次提高金融機構貸款利息,預計今后還會有加息舉措出臺,貸款利息的提高,將提高鋼鐵行業資金成本,增加利息等財務費用的支出;(6)國內產業工人工資福利水平不斷提高,隨著國家“以人為本”發展戰略的逐步深入,今后若干年內,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鋼鐵工人的工資水平、福利水平將逐步向發達國家靠攏,這一進程將呈現加快趨勢。
(二)產業集中度繼續下降
近幾年我國鋼鐵業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但我國的鋼鐵產業集中度卻不斷呈下降趨勢:2004年,我國鋼鐵產量前10位的鋼鐵企業的產量占總量的34.7%,2005年下降至33.6%,而2006年則下降到了29%;2007年上半年,我國鋼鐵總產量為2.3758億噸,同比增長18.92%,但從產量上分析,產業集中度繼續呈下降趨勢。上半年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21家大企業產鋼量占總產鋼量的50.5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5%;年產鋼100萬噸的大中型企業產量增長為14.52%,比全行業增長低4.34個百分點;上半年地方中小企業鋼產量增加36.8%,比全行業增長高17.89個百分點。
鋼鐵產業發展迅速,但產業集中度卻長期不升反降,是目前我國從鋼鐵大國走向鋼鐵強國最大的障礙。產能過于分散,對我國鋼鐵產業健康發展非常不利,一方面使得我國在國際原材料采購中長期缺少話語權,利益損失巨大,另一方面,雖然具有巨大的國內市場,但產能分散使得產業整體難以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增加了產業技術改造升級的難度,造成對資源能源消耗的巨大浪費。
與國內產業相比,國際鋼鐵產業的集中度遠遠超過我國,但即使這樣,國際鋼鐵巨頭仍在積極尋找并購重組機會,進一步擴大產能規模,目前觸角已伸入到我國。這種形勢下,必須堅決加快和加大我國鋼鐵產業兼并重組的步伐和力度,提高產業集中度。2007年以來,雖然根據《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確定的目標,我國加快了行業整合重組的步伐,1月寶鋼集團重組新疆八一鋼廠之后,于7月23日又與包鋼簽訂了戰略聯盟協議,為下一步雙方在資產聯合等更深層次和更廣闊領域合作奠定了基礎。8月1日,又有武鋼以48.41%持股比例相對控股與昆明鋼鐵集團重組聯合,但這些舉措仍未能改變我國鋼鐵業重組聯合緩慢造成的產業集中度低的局面。
(三)總能耗仍在上升,節能減排任務艱巨
2007年以來,雖然中國鋼鐵行業單位能耗有所下降,但由于中國鋼產量增長過快,總能耗仍在上升,鋼鐵行業節能減排任務仍相當艱巨。根據對納入鋼協的77戶大中型鋼鐵企業的統計表明,1~7月份,噸鋼綜合能耗625.98千克標煤/噸,同比下降3.49%;噸鋼可比能耗610.5千克標煤/噸,同比下降3.35%,與此同時,1~7月大中型企業噸鋼耗用新水5.75噸/噸,同比下降16.22%;外排廢水總量下降9.2%。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大中型企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2.4%,煙塵排放總量下降4.94%,粉塵排放總量下降3.88%,外排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下降8.26%。但是,雖然我國鋼鐵行業單位能耗有所下降,但總能耗仍在上升。受中國鋼產量增長過快影響,1~7月份鋼鐵行業總能耗同比上升10.51%。由于中國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低,產品結構不合理,產業布局不盡科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小等因素,全行業的發展還沒有根本改變依靠能源、資源消耗增加支撐鋼鐵工業發展的模式,因此當前國內鋼鐵行業節能減排任務還相當艱巨,繼續加大節能降耗力度刻不容緩。
三 鋼鐵行業未來發展預測
(一)2007年后期國內鋼鐵市場供需將由偏緊轉向基本平衡
從2007年以來鋼鐵行業運行的趨勢特點來看,后幾個月國內鋼鐵市場總體將保持較為平穩的態勢,市場供求將由前期略有偏緊轉向基本平衡,但受成本居高不下的支撐,鋼價將繼續在高位運行。需求方面,后幾個月國內固定投資受下半年密集的宏觀調控措施影響,增速預計會有所回落,但由于政策效果的發揮需要一個過程,不會很快在年內體現,因此,投資增速回落的幅度會較小,全年預計投資增速仍能保持在約26%左右的高水平,另外,進入9月份以后歷來是國內各類施工項目的高峰期,鋼鐵需求受“金九銀十”等因素的影響會有所加快,總體來看,需求增長年內還將有所上升。2007年上半年,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9.5%,前8月上升到9.7%,預計全年增速水平將進一步上升到11%,按照2006年全年粗鋼消費3.98億噸水平計算,2007年全年粗鋼表觀消費約在4.42億噸。供給方面,國家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已經初步取得了實效,2007年以來粗鋼產量增速一直呈下降趨勢,目前政策仍在進一步加大力度,預計這種趨勢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前8月鋼產量增速為17.7%,預計全年增速將進一步回落到15%左右,全年產量約4.88億噸。后幾個月,出口將繼續消化部分產能,但出口增速將繼續回落,考慮到目前的國際國內價格差,預計后幾個月鋼材出口約能保持在月均400萬噸的水平,全年凈出口坯材折合粗鋼約在5200萬噸左右,因此2007年國內粗鋼可供資源大約在4.36億噸,與消費需求基本平衡。
(二)2008年國內鋼鐵行業增長將適當放緩
2007年以來,外貿順差過大、貨幣流動性增長過快、固定資產投資持續高位運行等因素,推動經濟加速增長,CPI持續高出年初設定的目標值,已出現通貨膨脹的趨勢,為防止經濟從偏快向過熱轉變,國家下半年果斷加快了宏觀調控的步伐,貨幣政策方面連續幾次加息,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更為頻繁,信貸控制更趨嚴厲,財政政策方面連續出臺外貿出口調控政策,大規模降低出口退稅等。一系列“組合拳”的出臺,對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目前來看,部分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但受時滯的影響,政策效果將在2008年得到更為充分的體現,經濟增長速度將會有所調整,預計2008年經濟增長率將回落到10.4%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到23%。就鋼鐵行業來說,作為政策調控的重點行業,政策效果的進一步顯現將對其市場運行產生較大影響。
首先從需求來看,鋼鐵需求與經濟增長速度,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具有很強的相關性,2008年增速的回落將影響到全年鋼鐵的需求。除此以外,近兩年來全社會鋼鐵消耗系數呈現出下降趨穩趨勢。統計資料顯示,在2001年我國鋼鐵工業出現爆炸式增長之前,我國粗鋼消費量同比增速曾長期在10%上下波動。2001~2005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速除2004年降至10.7%外,其余4年均在20%以上,其中最高的2003年達到25.7%,而2006年表觀消費量大幅度下降到13%,2007年前8月進一步下降到9.7%,全年估計在11%左右。以表觀消費需求增長率與國民經濟增長率和投資增長率比較,可以呈現出國內鋼鐵消耗系數的變動趨勢:我國鋼鐵消費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比,在2006年前遠大于1,而2006年下降到接近1左右,2007年前8月的情況表明比例已經進一步下降到低于1的水平。而鋼鐵消費增長率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之比自2001年以來基本上呈下滑態勢(2004年有小幅反彈),2006年已降至1/2左右,2007年前8月下降到略高于1/3左右,基本上呈下降趨穩趨勢,因此,從趨勢上來看,隨著2008年國家節約型經濟戰略的繼續實施,這一比例還會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會減少。鋼鐵消耗系數下降,表明在經濟增長率和固定資產投資率一定的情況下,鋼鐵需求增長將下降。綜合考慮機械、建筑、家電、汽車等幾個主要用鋼行業目前的發展形勢,初步估計2008年國內鋼鐵的表觀消費需求大約增長10%左右,增速比2007年下降約1個百分點,全年需求量約4.86億噸。
其次從供給來看,產量和出口將決定2008年國內鋼鐵的可供資源數量。2008年,我國鋼鐵產量增長將進一步回落:一是前兩年鋼鐵行業投資增速明顯放緩,2006年鋼鐵項目投資甚至出現負增長,鋼鐵產能釋放的高峰已過;二是隨著“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實施力度的加大,我國鋼鐵落后產能淘汰速度加快,據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關于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工作情況的報告》中透露,2007年上半年我國淘汰落后煉鐵能力1140萬噸、煉鋼能力870萬噸,下半年將采取措施,確保全年淘汰落后煉鐵產能3000萬噸和落后煉鋼產能3500萬噸目標的實現;三是我國目前正在制定22項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標準,抬高主要耗能行業新建項目門檻,淘汰行業落后生產能力,強令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這其中就包括鋼鐵行業,這一標準將很快發布實施,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2008年的鋼產量。初步預計,2008年,國內鋼產量同比增長將回落到12%左右,全年粗鋼產量5.47億噸。出口方面,由于預期經濟形勢良好,國際鋼鐵協會近期將2008年全球鋼鐵需求的增速進一步調高到了6.8%,因此2008年國際鋼材需求仍將非常旺盛,國內外鋼價差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很大,在足以消化2007年以來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所導致的成本上升后國內鋼鐵出口將存在重新反彈的沖動,但是,一旦出口再次反彈,國家已經表示出將很快出臺更為嚴厲的調控措施的信號,因此,2008年鋼鐵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已是必然。考慮到政府已經基本能接受的出口占產量的10%的水平,估計2008年坯材折合粗鋼出口大約在5400萬噸左右,總量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但增速非常有限。粗略測算,2008年國內粗鋼可供資源約4.95億噸,略大于國內需求量,總體基本平衡。
(三)鋼鐵價格仍將在高位運行,但行業效益分化將加劇
在供需基本平衡的條件下,2008年國內鋼鐵行業仍將受到高成本的壓力,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鐵礦石、焦炭和航運等原材料以及運輸價格仍保持高位上漲態勢,這將使得2008年國內鋼鐵市場在供給略超出需求的情況下,價格仍處在高位運行。不過,盡管價格仍在高位,由于產需規模增長放緩的原因,2008年國內鋼鐵行業的效益增長將比2007年回落。行業效益的下滑,將加大2008年國內鋼鐵企業的分化,一些規模較小、技術設備相對落后而又不具有鐵礦石等資源的鋼企、將在成本不斷增加、市場需求增速回落等外部環境因素變化情況下虧損甚至被迫退出市場,而大型規模鋼企由于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一方面能夠憑借其規模經濟,消化掉部分成本,另一方面,這些企業大部分與國外簽訂長期礦石和運輸合同,有的還擁有自己的礦場資源,能夠抵御部分風險,再者,規模鋼企往往通過不斷的兼并重組,優化企業內部結構,降低內部交易成本,增強風險承受能力。
(作者:范敏,經濟學碩士,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主要研究產業經濟預測與分析、產業組織、產業政策、產業規劃等問題。)中國網 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