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瞄準區域性國際城市目標
建設五象新區,再造一個新南寧
2007年12月27日上午,南寧市五象大道竣工通車,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時任自治區主席陸兵等眾多廣西黨政軍領導出席了剪彩儀式。一條道路的竣工竟如此“興師動眾”,只因這不是一條普通的路,不是一般的竣工。
正如自治區代主席馬飚在當日的儀式上所言:“五象大道作為五象新區建設的啟動工程,它的建成通車將使整個五象新區的建設全面駛入快車道。”
關于五象新區,要追溯到2006年8月3日。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的劉奇葆在南寧考察工作時,從加快構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及南寧要爭當解放思想的排頭兵、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建設現代化城市的排頭兵,領跑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戰略高度出發,提出要把南寧建設成為“區域性國際城市”的目標,并指出,南寧市要實施重點向南發展戰略,開發新區,集中力量搞好五象新區的建設,“再造一個新南寧”。
“以邕江為軸線,西建東擴,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點向南”,南寧城市發展方向也由此確定。
規劃中的五象新區,規劃研究范圍175平方公里,核心區范圍18平方公里,是一個功能復合的城市中心區更是一個融入自然的生態城市典范。它將被建成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的重要總部基地、自治區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南寧市新的行政、文體、商業中心,物流、制造業基地。核心區將拉開道路框架,完善交通設施,構建與東盟和北欽防沿海城市群全面對接的交通網絡。
。玻埃埃纺辏保苍拢玻比,南寧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在相關會議上透露,五象新區建設進展順利,截至12月11日,已完成投資8.2億元,開工項目7項,占應開工項目63.3%,年底將再開工一批新項目。
“從我國20多年改革開放歷程看,上海開發浦東新區、天津開發濱海新區、廣州開發天河新區、蘇州開發工業園區等許多城市的成功經驗表明,開發新區對于城市更好地發揮城市自身的功能定位、推動更大的區域發展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乘數效應’”。這就是五象新區被自治區及南寧政府決策者高度重視的原因所在。
此外,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快速發展,不僅需要有優越的區位優勢,更需要有完善的城市空間布局和結構。五象新區的開發與建設,將改變南寧市的城市結構和布局,隨著邕江上在建和規劃建設的葫蘆鼎大橋、北大橋、凌鐵大橋、桃源大橋和南寧大橋的建成,在邕江上將有10座大橋飛架南北,這些大橋的全面建成和東西走向的邕江堤路園互通互連,對城市交通、產業發展、人口居住、城市輻射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而有利于將南寧逐步建成區域性國際城市,進一步發揮南寧在多區域合作中的“領跑者”作用。
定位“區域性國際城市”
在自我身份認定時,南寧市越來越強化其“區域性國際城市”的定位!澳蠈幨菑V西的首府,西南地區交通樞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區域性國際城市”,南寧在其規劃中描述。
自治區前主席陸兵也在多個場合強調:要站在全球看南寧,面向多區域合作的廣闊背景來規劃好、建設好南寧,加快把南寧建設成為區域性國際城市。加快把南寧建設成為區域性的交通樞紐、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的確,南寧市在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中,區位優勢前所未有,正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處在多機遇重疊、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
正是主動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轉身,這個曾經不起眼的邊遠城市演繹了一個“丑小鴨變天鵝”的“南寧故事”。中國-東盟博覽會在這個故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如果沒有當年南寧市領導建設南寧國際會議中心的超前決心和膽識,南寧也許會與這個博覽會失之交臂。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被確定每年在南寧舉辦,迄今已成功舉辦四屆。
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戶南寧,帶來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是:南寧的國際戰略地位提升了。博覽會激活了南寧面臨的一系列“機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西部大開發、中越“兩廊一圈”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等等,使這些機遇加快落到實處。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南寧市前任市長林國強認為,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落戶,和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戰略構想的提出,南寧作為中國與東盟雙向交流重要樞紐城市和前沿城市的地位日益重要,這客觀上要求南寧成為一個“區域性國際城市”。
中國—東盟博覽會,促使南寧重新定位,實現“九大轉變”:對外開放由部分區域、部分領域的開放向全方位開放轉變;需求結構由以投資拉動為主向投資、消費、出口全面拉動及內需和外需共同拉動轉變;產業發展由以服務業帶動為主向工業、服務業和農業共同帶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以量的擴張為主向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并重轉變;要素投入由依靠資金支撐為主向依靠資金、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共同支撐轉變;生產模式由傳統經濟的生產模式向循環經濟的生產模式轉變;城鄉發展由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統籌協調發展轉變;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向更具活力和開放轉變;經濟社會發展向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發展轉變。
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落戶,對南寧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博覽會落戶后,南寧引進資金年均增長50%。2004年前,南寧市引進的到位資金在50億元以內;2004年底,達到近100億元;2005年,達到150億元;2006年,又達到220億元。
南寧自然要維護好中國—東盟博覽會這個“寶”,“中國-東盟國際商務區”、“中國-東盟經濟園區”、“中國-東盟企業總部基地”,單聽這些名稱,就知道南寧為穩固自己的中國-東盟“橋頭堡”地位沒少花功夫。
新年伊始,不斷有點點滴滴的事實表明南寧的“區域性的國際城市”身份日漸清晰。
。痹拢溉,越南西貢商信銀行在南寧設立代表處,這是越南銀行業在國外設立的第一個代表處,也是外國銀行在廣西設立的第一家辦事機構,標志著廣西與越南在金融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邁開了新的一步。
最新統計顯示,2007年,南寧吳圩國際機場運輸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三項生產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291.7萬人次和3.43萬噸,增速為29.99%和21.29%。據預測,2008年該機場客流將突破300萬人次。
南寧進入穩定的高速發展期
盤點2007年,南寧市全市GDP總量突破1000億元,同比增長17%,增速高于廣西自治區乃至高于全國,這也是自1994年以來該市經濟增長的最高速度。由此,南寧市長陳向群有理由面露微笑,并對2008年充滿信心。在剛剛結束的南寧經濟工作會議上,南寧確立了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5%,財政收入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
該目標的提出與2007年的一系列良好“業績”支持有關:1000億之外,南寧市財政總收入突破150億元,實際完成150.80億元,比2006年凈增30多億元,實現了三年翻一番;與此同時,南寧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
2007年,南寧市全部工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其中,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100億元,成為全區第一個規模工業產值“百億園區”。農業總產值突破250億元,糧食單產創歷史新高,糧食總產量創2000年以來新高。
工農業實現雙突破之外,南寧市的消費市場在2007年也表現得異;钴S,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500億元,預計達515億元,同比增長18.4%,為近年來的最高增速。其中,旅游業成為新亮點,全年旅游人數突破2000萬人次,旅游收入創110億元新高。
為確保2008年目標的實現,南寧擬定了“強力構建產業體系”、“全力打造商業都市”思路。
輿論認為,2007年良好成績的取得以及2008年新目標的確定,表明南寧市正處于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發展時間最長,穩定性最好的時期。
而“尋求城市發展與百姓利益的結合點”,“走環境與產業的和諧發展之路”,南寧父母官的發展理念足以讓南寧老百姓吃了顆定心丸——南寧的高速發展不會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將依然維持“綠城”,不辱沒聯合國頒發的“聯合國人居獎”。這可以從已建成的五象大道看出端倪。五象大道路幅寬68米,兩側人行道各寬5米,兩側分隔帶各寬3米,中間綠化帶寬6米,道路綠化景觀采用了100多種苗木品種!芭c建設成為現代化宜居城市相適應”被當作準則,寫進了五象新區的規劃。
這就是南寧的魅力所在。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