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國的汽車工業及零配件市場
印度 在印度,我們參加了由印度工業聯合會與中國貿促會聯合舉辦的印中商務研討會及印中汽車企業一對一的商務洽談會;拜會了印度商工部和印度交通部,參觀了印度tata集團(其下屬的tatamotor是印度最大的汽車公司),還走訪了中國駐印度使館經商處及孟買領事館了解相關情況。 印度汽車零部件產業是隨著上個世紀90年代印度汽車工業的快速成長而發展起來的,被人們譽為印度繼軟件業之后另一極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2001-2002財年,其產值為44.70億美元,出口額為5.78億美元,投資額為23.00億美元,出口額占總產值的13%。2002-2003財年,其產值為54.30億美元,出口額為7.60億美元,投資額為26.45億美元,出口額占總產值的14%。2003-2004財年,產值估計為67.30億美元,出口額估計為10.00億美元,投資額估計為31.00億美元,出口額占總產值的15%。 印度產量最大的零部件為發動機零部件(占總產量的23%)、駕駛傳動及轉向零部件(占總產量的16%)和減震裝置及剎車零部件(占總產量的12%),其次是電子零部件(占總產量的8%)和器材(占總產量的7%),其它各類零部件之和則占到總產量的34%。 印度汽車零配件的主要出口國家及地區依次為美洲(28%)、歐洲(28%)、亞洲(27%)、非洲(11%)、澳大利亞(2%)及其它(4%)。 汽車零部件的工業結構為:營業額在5千萬美元-5億美元的公司共有16家,5百萬-5千萬美元的企業共有149家,1百萬-5百萬美元的共有237家。另外,全國有384家公司獲得了iso9000證書、83家公司獲得了qs-9000證書、83家公司獲得了ts16949證書、63家公司獲得了iso1400證書、9家公司獲得了ohsas18001證書、5家公司獲得了deming獎、1家公司獲得了日本質量獎章。 印度進口汽車零部件的基本關稅為20%,但今后的發展趨勢是不斷下降。目前印度小型轎車零配件的70%均來自國內。印度大的汽車零配件公司幾乎向所有的美國和日本的大的汽車制造商,包括福特、通用和豐田等供應零部件。據印度汽車零件生產協會預計,印度的汽車零件出口額在20年內將可達到200億美元。其主要發展優勢在于工人的素質高且工資便宜,制造業水平在新興國家中數一數二;另外,印度產的橡膠、鋼鐵等原料的價格也不貴。 中國與印度在汽車零配件產業方面各有優勢,互補性較強。目前可以發展貿易為主,今后也可考慮投資印度汽車零配件制造業,利用印度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較好的人力資源等。我們參觀的tata公司也希望將中國作為其主要的汽配產品進口來源地,準備進口電池、輪胎、輪轂、車燈、啟動電機、橡膠部件和鍛鑄件、軸件等。此外,印度也有不少公司正在考慮在華設立零配件制造的合資企業事宜。 緬甸 在緬甸,我們拜訪了中國駐緬甸使館經商處,緬甸商務部、緬甸第二工業部和緬甸鐵道部。 緬甸的汽車工業十分落后。緬甸沒有汽車制造廠,只有汽車組裝廠。全國的車輛80%以上是二手車,進口的也絕大多數是二手車。目前只進口日本的汽車零部件,不進口中國的零部件。進口的零部件也多為舊件,只有易損件為新件。進口的零部件中80%為舊件,經打磨、清理后用于再行組裝自己的汽車。 緬甸第二工業部是緬甸汽車產業的主管部門。緬甸不允許私人企業生產汽車,而由第二工業部嚴格控制。目前緬甸國營與公私合營的汽車組裝廠共有三家,分別為:緬甸第二工業部下屬的緬甸汽車與柴油發動機生產公司,緬甸第二工業部、緬甸第一私人投資有限公司(fmi)和日本鈴木(suzuki)公司的合資汽車組裝廠,緬甸經濟控股公司和日本isuzu公司的汽車組裝廠。上述汽車生產廠家的零部件均依靠進口。需要特別介紹的是緬甸第二工業部下屬的緬甸汽車及柴油發動機生產公司(madi),下設五個公司:第一汽車廠(生產6.5噸卡車、水罐車、運木車和油罐車;卡車的變速箱、傳動系統和軸承;汽車和卡車的內擺線齒輪變速裝置、鋼板彈簧和線圈彈簧、pressedsheet金屬部件;螺絲和螺帽;總的發動機組等)第二汽車廠(生產4wd越野車/吉普;xva44l、ew-1和sw-ii型車;汽油發動機(2000cc);卡車的柴油發動機ds-70(140馬力);汽油和柴油發動機的活塞與活塞環;總的發動機組等)、第三汽車廠(規劃中)、汽車零配件廠(通過與中國整機進出口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建立的,生產的主要產品是散熱器、葉輪、金屬軸承、進氣排氣閥、球形軸承和鑄造件等)、重型柴油發動機廠(規劃中)。另一家是緬甸輪胎與橡膠生產公司(mtri),在1979年通過引進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機械設備成立,是緬甸唯一一家生產轎車、卡車、公共汽車、拖拉機和自行車等多種輪胎的廠家,還生產各種管道產品。其產品范圍包括客車/輕型卡車的輪胎與管道、卡車輪胎與管道、農用機械設備的輪胎與管道和自行車鋼圈輪胎。它位于緬甸的橡膠生產園附近,因此天然橡膠供貨渠道暢通,但其它的原材料如合成橡膠及其它化工產品則完全依賴進口。 對緬投資方面,有兩種形式,一是中方100%全資,二是中緬雙方合資。緬方表示,只要雙方共同遵守《緬甸聯邦外國投資法》,通過緬甸投資委同意,經緬甸政府批準就可以投資了。目前,緬甸政府十分支持汽車制造業。中緬兩國政府互訪后,決定在仰光附近搞一個專門面向中國的開發區或工業園,針對汽車制造工業制訂一些優惠政策。緬甸對汽車零配件生產的國產化要求為:第一年允許進口一定的零配件,允許半散件組裝(skd)在一年內、全散件組裝(ckd)在三年內免增值稅、免關稅;之后在從國外進口零配件的同時,要逐年提高國產化率,在五年內實現60%的國產化率;但如果該批車輛能夠出口國外市場,國產化率水平可以有所降低。另外,緬方希望兩國合作生產的汽車及汽車零配件先供應緬甸國內市場,在保證緬國內市場需求后再出口其它國家。 印度尼西亞的汽車市場目前主要為日本汽車生產廠商所控制,歐美汽車生產廠商所占的份額相對較小,因為日本廠商在印度尼西亞建立了許多獨資或合資的生產組裝線,一部分組裝用的零配件生產也已本地化。 印度尼西亞汽車零配件的外貿情況如下:2001年,印度尼西亞從全球進口的汽配產品總值為1,863,788,203美元,出口總值為552,654,342美元;其中,從中國進口的汽配產品總值為35,283,617美元,出口總值為2,720,364美元。2002年,印度尼西亞從全球進口的汽配產品總值為1,790,149,699美元,出口總值為658,537,944美元;其中,從中國進口的汽配產品總值為62,086,878美元,出口總值為4,352,653美元。2003年,印度尼西亞從全球進口的汽配產品總值為1,855,951,748美元,出口總值為815,910,907美元;其中,從中國進口的汽配產品總值為63,599,114美元,出口總值為12,988,253美元。 2002年印度尼西亞出口排在前十位的零配件、其出口額以及在當年汽配產品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主纜線,9980萬美元,占2002年汽配產品出口總額的15.87%;電池,5920萬美元,9.42%;方向盤/器,4050萬美元,6.44%;汽缸鑄件,3010萬美元,4.79%;鋼化玻璃,2970萬美元,4.72%;濾清器,2560萬美元,4.07%;后軸套總成,2270萬美元,3.61%;轉向柱,2140萬美元,3.40%;散熱器,2050萬美元,3.26%;鋼板彈簧,1740萬美元,2.77%。 1999年印度尼西亞的汽車政策如下:目標:高效、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汽車產業。戰略:1.重點發展零配件行業;2.繼續與改善小型商務車(低于5噸)和摩托車行業的發展;3.發展排量在1500cc以下的小型轎車行業,并將此作為發展面向出口市場的小型轎車零配件行業的一個手段。政策:1.開放和確保國內市場的發展;2.促進出口市場;3.改善產業結構。 印度尼西國內市場的發展政策為:1.調整進口關稅和奢侈稅,進行市場細分;2.減輕負擔以恢復國內市場和吸引新的投資;3.取消外商投資的國內所有權要求;4.取消與本地成分要求有關的鼓勵措施;5放寬進口限制,以便通過市場機制創造正常的、可以擔負的汽車價格;6.在以生產為目的的零配件和原材料從保稅區的倉庫出來之后、需交納進口關稅的期限滿一個月后,引進“階段付款”方式。 印度尼西亞出口市場發展政策(財政部1999年349號法令)為: 1.放寬保稅區公司規定:可以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的數量更加靈活,此項政策是為了在市場波動發生時,給該行業更多的靈活性;2.擴充保稅區倉庫設施,以便計算以生產為目的的進口零配件離開保稅區倉庫一個月后的進口關稅;3.引進間接出口概念,將從保稅區工業到非保稅區工業的運貨視為出口。 印度尼西亞改善產業結構政策(財政部2001年346號法令、97號法令)為: 進口以生產為目的的原材料,強制進口關稅不得超過5%。 印度尼西亞汽車產品產業未來發展規劃如下:一、產業重點優先發展以下行業:1.零配件行業;2.小型商務車行業;3.小轎車行業(排量在1500cc以下);4.摩托車行業。 二、預計將實施的政策 (二)供應推動戰略1.提供經濟基礎:a、考慮為投資高科技產業以及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提供財務鼓勵政策b、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如港口、道路等c、改善燃油性能,以符合國際要求d、提高政府對企業提供服務的速度、可靠性和透明度2.提供技術基礎:e、提高技術規定,以符合國際要求f、按照特定的時間框架實行排放控制制度g、實施更好的定期檢查制度h、實施汽車專家分派項目,即aedsi項目i、發展人力資源的競爭力和技能標準認證體制j、改進研究和測試實驗室印度尼西亞汽車產業對外國直接投資與幫助的幾點希望:1.對以出口為導向的汽車零配件行業的新投資;2.提高零配件行業現有生產能力的技術支持;3.提高汽車測試實驗室與基礎設施的投資與技術支持;4.提高人力資源及技術發展。 菲律賓 在菲律賓,我們拜訪了菲律賓工貿部、中國駐菲律賓使館商務處并參加了與菲律賓汽車企業的對口洽談,還參觀了一家汽車零配件生產企業(環球橡膠工業有限公司)和一家fordmakati4s經銷店。 菲律賓汽車產業的國內市場需求較大,在東盟內部也有較大需求,使得許多大的跨國公司都選擇菲律賓作為重要的地區戰略伙伴。三四年前,菲律賓開始修改“汽車發展計劃”,兩年前修改完畢,實施了更多的鼓勵政策,國家法律對汽車產業的全資擁有和全額投資不予限制。 汽配進口的主要品種為車身和發動機,主要進口來源國為日本和東盟國家。汽配進口除關稅之外,沒有別的限制。汽配進口關稅按照種類的不同,在5-15%之間變動。但如果某件汽配產品中東盟國家的生產份額達到40%,按照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的《共同有效優惠關稅協定(cept)》,該汽配產品的進口關稅則在0-5%之間。 此外,根據菲律賓2004年的投資優先計劃,“汽車發展計劃”的注冊參與者,如果生產的是汽車傳動裝置、發動機以及用于底盤和發動機生產的工具,或者是有實力的外國公司和相對弱勢的菲律賓本土公司的跨國組合,可申請優惠待遇,包括免除進口關稅和假日收入稅等。來源:信息來源:中國貿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