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摩托車產業亟待破解 “燈下黑” 困局
歷經數十年發展,中國摩托車產業已然登頂全球最大生產、消費和出口國之位。但令人咋舌的是,在政策支持維度,該行業長期處于被邊緣化的尷尬處境。當下,國家大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以及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地,此時將摩托車納入政策體系,絕非僅僅關乎產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更是優化大交通格局、踐行“雙碳”戰略、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關鍵一招。
中國摩托車產業年產量穩超2000萬輛,國內保有量已突破 1億輛大關,覆蓋城鄉交通、物流配送、休閑娛樂等多場景,直接從業人員超200萬。被稱為“中國摩托車之都”的重慶,摩托車產業集群聚集宗申、隆鑫等頭部企業,年產值超2000億元,直接帶動就業超50萬人,形成“整車+零部件+研發”的完整產業鏈。
然而,受部分城市“限摩令”制約,國內市場年銷量長期徘徊在900萬輛左右,未能充分釋放潛力。從國際市場來看,中國摩托車出口量連續20年穩居世界首位。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摩托車整車出口量達1449.89萬輛,近乎占據全球貿易量的半壁江山。
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汽車行業每年能享受超千億元的以舊換新補貼,而摩托車市場卻幾乎與政策紅利絕緣。就拿印尼來說,人家憑借摩托車置換補貼政策,短短三年內就淘汰了120 萬輛高排放車輛,還帶動新增產值超50億美元。反觀我國,若推行類似政策,按10% 的置換率計算,便能釋放超 200 萬輛的消費需求,輕松撬動至少300億元的市場規模。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力,卻因政策缺失而被白白擱置,實在令人扼腕。
摩托車在交通體系里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在短途出行、末端配送、山區交通等領域具有獨特優勢。公共交通薄弱的農村地區,摩托車是家庭出行剛需,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貴州省農村摩托車保有量密度達每百戶72輛。在重慶山城,超30% 的通勤出行依賴摩托車;在廣西甘蔗種植區,農民靠三輪摩托車運輸原料,一輛車一年的運輸量抵得上5輛微型卡車;美團研究院數據顯示,在美團外賣配送體系中,200萬輛電動摩托車日均完成 7000萬單配送。以北京為例,外賣騎手日均騎行里程超50公里,電動摩托車承擔了80%的即時配送運力。
放眼國外,“摩托車王國”越南胡志明市90%的家庭擁有摩托車,日均通勤效率提升40%;歐洲城市巴黎、米蘭將電動摩托車納入共享出行系統,減少15%的私家車使用率。這些鮮活的場景充分彰顯了摩托車的獨特價值:它是破解城市擁堵的利器,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更是即時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最佳解決方案。西安主城區解禁摩托車后,晚高峰平均通勤時間縮短了12%,這一數據直觀地展現出摩托車在城市交通分流中的關鍵作用。可即便如此,摩托車在很多地方仍被不合理地限制,政策的滯后性嚴重阻礙了其優勢的發揮。
中國電動摩托車產量占全球90%,已然成為綠色革命與智能升級的前沿陣地。雅迪、新日等企業推出的鈉電池車型,充電10分鐘就能續航百公里,百公里能耗成本僅為汽車的二十分之一。智能化領域同樣成果斐然,春風動力與華為聯手打造的車聯網系統,能實現車輛狀態云端監控、電池健康度預測等功能;大疆車載推出的摩托車輔助駕駛系統,更是將事故率降低了40%。在東南亞市場,中國智能電摩正逐步取代日本燃油車型,雅迪在越南市場占有率三年內飆升至25%,技術升級帶來的國際競爭力不言而喻。但在國內,由于缺乏政策引導,這些先進技術的普及速度遠遠落后于市場需求。
摩托車產業關聯著2000余家零部件企業,在重慶、江門等產業集群地,每1個整車崗位能帶動 8個配套崗位。隆鑫通用在非洲建設 KD 工廠,成功帶動重慶本地齒輪、車架企業抱團出海;宗申動力轉型氫能源摩托車研發,吸引15家科研機構組建創新聯合體。2024年,摩托車行業出口87.16億美元,在緬甸、墨西哥等市場,中國品牌已搭建起從銷售到金融服務的完整生態鏈。錢江摩托與哈雷戴維森成立合資公司,反向輸出制造體系,開創了傳統制造業高水平開放的全新范式。
日前,中國摩托車商會在政策層面給出了一系列極具針對性的建議:一是實施差異化補貼策略,對電動摩托車給予15% 的購置補貼,對淘汰國三及以下車型置換新能源的給予雙重補貼;二是建立產業鏈聯動機制,將換電設施納入新基建范疇,大力鼓勵電池銀行模式發展;三是進行場景化政策設計,針對農村市場推出“生產資料型摩托車專項補貼”,在城市端給予即時配送車輛置換稅收抵扣;四是強化智能化導向,對搭載V2X 通信、緊急制動系統的車型提高補貼系數。這些建議切中要害,若能落地實施,必將為摩托車產業注入強大動力。
當汽車產業在政策紅利的滋養下順利完成轉型升級時,摩托車行業卻還在憑借自身的市場韌性艱難突圍。將這個萬億級產業納入政策視野,不僅能充分釋放內需潛力,更是推動中國制造向綠色化、智能化跨越的重要支點之一。在構建多層次交通體系的宏大藍圖中,摩托車絕不是無足輕重的配角,而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性產業。
摩托車不應是“被遺忘的角落”。摩托車產業集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于一身,是穩就業、促消費、擴開放的重要抓手。將其納入“兩新”政策,既能為新型城鎮化提供高效出行方案,又能借助綠色智能技術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一旦政策枷鎖被解除,產業潛能必將得到充分釋放,中國摩托車行業有望從“制造大國”邁向“智造強國”,為全球交通變革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是時候摒棄對摩托車的偏見了,讓政策的陽光照亮這個被長期忽視的產業!(祁曉玲)
來源:中國工業報
--------------------------------------------
專注越南東盟各業展會、商務考察
始于2008,中國歷年服務組展單位
廣西南寧華博會展有限公司、越南博覽網vnexpo.org
聯系人:李先生18978900092、鄧女士18977117356
有意拓展越南及東盟等國際市場掃描二維碼,歡迎保存添加微信快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