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出國參展,別撒“胡椒面”
第九屆SIAL CHINA中國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5月將在上海舉行,這是目前國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食品展覽會,將有來自62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家中外企業參展。為吸引更多的江蘇買家和賣家,主辦方法國愛博西雅展覽(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進一行14日來南京為展會“吆喝”。
“吆喝”之余,劉進“跑題”了。他感慨萬千地說:“每當在一些國際性展會上看到國內企業相互比拼價格、賣附加值低的原料,就特別心疼。”
劉進所在的法國愛博西雅展覽公司,每年要在全球組織127個專業展會。其中,兩年一次的巴黎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食品展,在中國每年舉辦的是“子展會”。劉進參與組織了在中國舉辦的九次食品展會,也經常有機會去觀摩國外的展會。
“為鼓勵中小企業走出國門,這幾年國家每年要花不少錢對有外貿進出口權的中小企業進行出國參展補貼,但我認為國家的這個錢花得有點‘冤’。”劉進說,尤其在沿海發達城市,近年來地方政府給予這些中小企業很大的扶持,企業如要出國參展,對攤位費和人員出國費給予財政補貼,有的展覽會甚至出現出國參展無成本支出或倒賺的現象。
這樣做的結果如何呢?劉進介紹,“例如巴黎的國際食品展,每次參展的中國企業不少,有四五百家。但我發現,國內很多企業并沒有好的高附加值的產品,而是在賣原料,還互相拼價格,最后的結果,就是把我們的資源更廉價地賣給了老外。”劉進說,“拿番茄醬來說,國外消費量很大,中國是番茄醬的出口大國。國內的企業去巴黎參展,是一桶一桶地賣;而國外企業買回去后,稍微深加工一下,一聽一聽地賣,10聽就能賣出你一桶的錢。再如飲料,很多人不知道,現在國內一些進口食品店里賣的濃縮果汁,原料很有可能就是中國產的。大蒜,我們成千上萬噸向國外出口大蒜頭,人家制成了大蒜精,再賣給我們,一瓶就能賣一兩百元。”
劉進認為,地方政府應調整補貼政策,扶持品牌企業出國參展。“雖然作為展會主辦商,我們希望參展的企業越多越好,但作為中國人,我希望更多有實力的大企業參展。你想,一家食品小企業派兩個人去巴黎參展,花費至少要10萬元,那得要賣多少飲料、多少番茄醬才能賺回來?!”再說到展位,中國的中小企業出國參展時,由于成本上的考慮,往往只會選擇9個平方米的標準搭建,而不太愿意做“特裝”,這說明中國中小企業對自身形象和品牌宣傳還不是太重視,“而海外推廣的主要目的,不是賣產品,而是推廣品牌和形象。”
對此,有關人士指出,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對企業來說,海外參展更重要的是更新觀念,不能還停留在“出國就是接訂單”的老路舊軌上。否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將會越來越低下,從而處在生產鏈的最底端,并最終成為價格戰的犧牲品。 宋曉華 來源: 新華日報